2011-10-17来源:新侨报阅读数:882
图1、卢亦军
图2、冯越芳
图3、李玲
图4、姚其红
卢亦军
毕业院校:东华大学
工作单位: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
从事服装设计工作年限:9年
部分获奖作品:
2011 第六届中国国际经编设计大赛 最具市场潜力奖
2011 中国时尚内衣设计大赛 入围28强
2011 第十七届“中华杯”国际服装设计大赛 童装、泳装设计入围
个人设计理念:
“不真实感”恰是我对服装作品设计的真实追求,也是我对服装艺术设计的全部理解,我总试图颠覆极简主义的现代工业化设计,在中国精神和西方元素、出位的冷色和世俗的暖色“碰撞”中抽取设计灵感,达到我的中国式的低调奢华、人文浪漫的理想主义设计理念。
我们当然要从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变迁中,来找寻我们的设计方向。但我想最为要紧的,是要用“心”来体会周遭民众对生活就业、伦理道德、宗教信仰乃至气候变迁、战争疾苦的切身感受,结合着我们始终梦想挣脱现实生活束缚的“灵魂动力”,来灵敏我们“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时尚触觉,进而框定我们的设计元素、设计风格。
这种“灵魂动力”反映在人们“穿着打扮”的设计活动中,注定要追求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精神与物质、大世界与小自我之间的“时空穿越”,实现理想主义的效果,那么,优秀的服装设计作品必定是具有梦幻般的“不真实感”,因为这正是她的生命和灵魂所在,表现在服装秀场上,“步步惊心”、“件件惊心”尤为是她终极的价值和意义。
冯越芳
毕业院校:浙江科技学院
工作单位: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
从事服装设计工作年限:14年
部分获奖作品:
2006 第十二届“中华杯”国际男装大奖赛 优秀奖
2009 第十五届“中华杯”国际男装大奖赛 优秀奖
2011 第十四届“真皮标志杯”中国时尚皮装设计大赛入围(赛事进行中,尚未决赛)
个人设计理念:
“设计”已不再是规划者或艺术家的特权,而是渗透于我们每一个人点点滴滴的日常生活之中。“服装设计”更是引领时尚潮流,体现现代先进的思想和技术的载体。本人近几年的设计风格主要以创意形式结合混搭设计理念。主要体现以下特色:
1.在冲突中探寻和谐。跨越不同的地域文化与民族风情,集结历史精髓与现代思维,用勇气和诗意将时间和空间连接起来,创造新的奇迹。代表设计作品《点》、《线》。
2.多元化的设计组合,但并非单纯的罗列,而是犹如发生化学反应般的奇特再造,强调不同元素碰撞后呈现出独特的惊艳效果。代表设计作品《惠风和畅》。
3.高饱和度的多元化色彩系列,看似对比强烈的不同色相,在新的配色规则下呈现出和谐的艳丽感。运用互补色令人注目的亮点,以无彩色为重要的点缀。代表设计作品《太极风暴》、《虹》。
4.灵感来源于不同地域的文化和不同年代的风格,强调体现设计元素彼此之间内在的联系,通过技术与工艺,将平实与装饰,对比与和谐、经典与变革合而为一,表达出新的谐调与平衡,使织物在服用性能和视觉效果上极大丰富感官体验。代表设计作品《竞秀》。
李玲
毕业院校:中国美术学院
工作单位: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
从事服装设计工作年限:7年
部分获奖作品:
2005 浙江省职业技能大赛时装设计大赛 金奖
2006 中意服装设计大赛 最佳创意奖
2010 第五届中国经编设计大赛 金奖
个人设计理念:
第五届中国经编设计大赛金奖作品《我本脂粉》,作品中性风格鲜明,有独特的美感极强的先锋艺术的象征。其中魅力独具的是那些原本运用在女性服装上的细节转化为男士阴柔性格的表现。展示充满男性温柔特色的华丽的具有丰富想象力的款式。这些款式性感漂亮,色彩和谐,既有歌剧式的超现实的华丽,又能充分考虑穿着舒适性及恰当地显示男性体型。
这组服装远没有看起来那么硬挺。以手工刺绣及闪光皮革服装创造了一种介于男士与女妖之间的男性形象。手工绣花技术是一种面料肌理再造艺术的再现。丰富多样的包缠及局部立体效果则使人联想起地域风情。斜裁和立体裁剪是这次设计最有力最宝贵的属性,完美的色彩,流畅的线条,通过斜裁而产生的不对称有着无穷的魅力。采用高贵豪华的面料,借助斜裁方式,在柔和的几何曲线与硬朗身体线条间巧妙过渡。创造一种大胆、雄伟甚而有点放浪的廓型,而在尺寸上则略有宽松而感觉舒适,仍然使用斜及不对称的技巧。宽肩膀,微妙的细部处理暗示着某种科学幻想。
姚其红
毕业院校:宁波大学
工作单位: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
从事服装设计工作年限:14年
部分获奖作品:
2005 东部地区(全国)职业技能大赛-即时装设计竞赛 金奖
2005 全省职业技能大赛-即时装设计竞赛 金奖
2010 第三届全国高职高专服装设计大赛 铜奖
个人设计理念:
追求款式原创才能更好地创造市场卖点。对于设计师来说,原创很重要。现在商场里那些卖得好的品牌服装,都是因为设计上注重了原创。而品牌之间的较量,往往就是创意的较量。面料、结构、色彩、款式、图案和装饰都可以成为创意点。不断寻找新的创意,并把创意点运用到成衣上,才能适应越来越成熟消费群的需要,这是我学习和从事服装设计十几年来最大的感受。
“服装设计是我的挚爱”……我喜欢在平时的工作和生活中思考、处处做有心人,有对事物较强的洞察能力和对新信息的敏感。这一些都是为了能有更多的积累,可以在设计时更好地启迪自己的灵感和创作思维。我喜欢在设计的时候,非常注重细节的考虑,细节让服装设计变得灵动和时尚。因此,在考虑当前流行的基础上,运用各种装饰手法给服装锦上添花。而实际上,一件服装是否被认可,除了共性的一些流行元素外,细节最能打动人,最能体现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