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海洋经济 大浪袭来 造飞机的企业也想“下海”捞金

2011-11-15来源:每日商报阅读数:939

  台州展馆的“海洋地图”
  温州展馆的“无人岛”展板

  本报特派记者 周乐乐 叶根琴 文/摄

  21世纪,海洋的世纪。

  全国无人岛第一拍,2000万元落槌;项目投资总额超过3600亿元的106个与海洋相关的项目集中签约;被誉为我国海洋经济试点“三驾马车”的浙江、广东、山东3个省份集体“亮相吆喝”……在11月10日-12日这三天中,举办首届中国海洋经济投资洽谈会(以下简称“海洽会”)的宁波,成了“蓝色浪潮”的风暴中心。

  “海洽会”虽然在昨天落下了帷幕,但随着海洋的大规模开发和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海洋机遇也源源不断地涌来。向海洋进军,意味着一场投资领域的资本“盛宴”,同时也在不少面对资金、资源、人力成本等各项发展瓶颈的企业面前打开了一个新出口。

  什么样的产业才能在海洋经济中占领制高点?其实,除了覆盖海岛基础设施建设、新能源、临港制造业、现代海洋渔业以及物流产业、深海装备研发制造、海水利用业等涉海产业外,其他关联产业或是关联城市也将会因此迎来新的发展契机。来自温州的一位企业家来参加海洽会时,公司生产的房车、直升机以及私人飞机,他一样也没有带来。这位企业家说,他是专程来寻找涉海项目的,“我们可以制造地上跑的、天上飞的,我想我们也可以制造水中游的”。

  海洋将为人类拓展新的空间,为全球缓解能源、资源紧缺提供强大的后备支撑。这时,浙商应该如何把握蓝色商机?进军什么样的产业,可以让企业分享到海洋经济这块大蛋糕?作为传统企业,如何才能抢占海洋经济的黄金高地?对于这一连串的问号,“18视点”将为你一一作出解答——

  想开发生态岛的企业寻2亿资金

  这或许是民间资本新出口

  开发一座无人岛,水、电、煤、气、交通等问题怎么解决?

  这是很多投资者的疑问,有企业就在解答这个问题时找到了新机遇。宁波银风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建林用一套制水系统来解决无人岛的供水问题。据张建林介绍,在4至5级风力的情况下,一台制水系统一天就能从空气中“抽”出500多公斤纯净水,平均每公斤水的综合成本只有0.04元左右。“即使在没有电源的沙漠或者无人岛上,这套制水系统也能借助风力和阳光,实现24小时供水。”张建林称,这只是银风能源自主创新的一部分收获。2000年以来,公司每年将利润的70%投入风力发电研究,10年来2000多万元研发资金投入换来的是10多项专利技术,除了这项“风光互补空气制水系统”外,还有“风光互补发电系统”等等,而这些被通讯、船舶等领域普遍看好的新设备,其体重只有同类产品的一半左右。

  “目前,我们的产品已经销售到中东、欧洲、美洲等地,至今为1000多家客户提供了环保节能的电力供应方案。国内开始大力发展海洋经济,我相信未来的内销市场也会很大。”在全国首个无人岛拍卖落槌之后,张建林也想拍一个无人岛,到时会在无人岛上用公司的专利技术全面打造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生态岛,利用风光互补制水发电、供水,展示公司的产品,这笔投入,预计要2亿元左右。眼下,张建林最缺的就是资金,因为他前期已经投入了2000多万元用于研发。

  资金瓶颈的确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研究海洋经济新领域——海洋药物的上海第二军医大学焦炳华教授指出,除了张建林所遇到的问题,在海洋药物研发方面的资金也相当紧张。世界各国近20年来的海洋药物投入资金,美国、欧洲、日本的投入是500亿,我们国家低于2.2亿,差距很大。

  “我们要鼓励建立海洋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基金的发展,同时也要鼓励社会资本、风险资本进入海洋新兴产业的生产和服务部门,可扩大融资支持。”国家海洋局海洋科学技术司科学发展处处长辛红梅的话或许能给他们打上一剂兴奋剂。

  造飞机的也来寻找涉海项目

  传统产业紧盯新蓝海

  11月11日上午,一辆红色的电动小汽车开进了“海洽会”展示现场。

  这部小汽车的外壳材料叫“碳纤维外壳”。现场工作人员介绍说,这种复合材料具有质轻、高比强度、耐腐蚀等特点。研制这种材料的是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他们这一次来参展,除了要向与会者展示新技术外,还希望寻找到新的合作途径,将碳纤维应用到制造渔船、鱼雷快艇、快艇和巡逻艇或是赛艇的桅杆、航杆、壳体及划水浆等领域。“我们现在需要解决合作渠道的问题。”研究所工作人员透露,如果能找到海洋项目的相关合作伙伴,那就意味着碳纤维材料也要“下海”了。

  除了带着项目“下海”,还有人是带着资金来寻“涉海”项目的。来自温州瑞安的企业家程金松来参加“海洽会”时,公司所生产的房车、直升机以及私人飞机,他一样也没有带来。他说,他不是来推介产品的,而是专程来寻找“涉海”项目的。程金松的身份是中欧国际集团副总裁,这是一家从做汽车零部件企业起家的企业,在2006年时企业拿下了高档旅居车业务,开始进军整车制造,升级之后成为一家跨区域资源配置能力的整车企业。前不久,中欧集团还推出了豪华商务直升机、私人飞机等项目。

  “我们可以制造地上跑的、天上飞的,我想我们也可以制造水中游的。”程金松透露,眼看着海洋经济的发展势头越来越猛,公司有意进军海洋产业,尤其是在游艇制造及相关的项目上会优先考虑。对于跨行业可能所面临的技术壁垒问题,程金松十分自信,他认为一方面是公司具备机械制造的技术实力,另一方面即便真的无法解决,公司也可以考虑通过资金投入购买技术支持的方式来突破壁垒。

  浙江海欣五金制品有限公司专业从事真空厕所排污系统的开发和生产,公司董事长管鸿良预计,随着海岛开发的兴起,船舶真空便器的销售可能会不断增长。“要增产就要扩大厂房,但现在土地资源短缺,这也是一个大难题。” 管鸿良将目光转向了海边围垦区。

  有专家指出,转型升级是眼下不少浙江传统企业尤其是制造业普遍面对的问题,这个时候,不妨将目光转向海洋,也许那儿就有机会。

  海洽会现场的海上风机
  杭州华鹰船艇销售有限公司带来的“不倒”帆船
  国家馆的载人潜水器“蛟龙号”模型
  游艇模型

  即使不“涉海”

  也有机会分享到海洋蛋糕

  只要把握海洋机会,不“涉海”的企业也能分享到海洋蛋糕。

  “海洽会”的展会现场上摆着一台裸眼3D机器,它在播放海洋实景时能够给参观者带来仿佛凭海临风的感觉。这是浙江天禄光电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生产的3D影像的显示设备,具有立体感强烈、分辨率高等优点。

  “海洋技术很先进,海洋相关的新产品往往很新奇,这就更加需要先进的展示手段。”这家公司的总经理助理王朝辉说,越来越多的海洋展会让这款新产品的销量迅速攀升。王朝辉称,随着当地一些企业要将海洋项目推向全国或是国际市场,作为一种展示技术的支持,公司的展示设备也搭乘着“涉海”项目这趟顺风车开拓了更大的市场。

  一些看似不靠海的城市,一样也有海洋机会。例如金华,在海洽会现场,来自金华的帆船、游艇吸引了很多客商。

  “近期,金华可以将海洋工程装备、豪华游艇等特种船舶、海洋医药和生物制品作为重点,加大扶持力度。同时,要鼓励一些具有优势的传统产业,开发和生产为海洋产业配套的产品。”海洽会金华专场的专题论坛上,有专家指出,如永康五金可以开发生产船用五金产品,食品工业也可以开发海洋功能食品和海洋生物制品。

  毫无疑问,海洋经济发展将带动海岛基地建设、新能源、临港制造业、现代海洋渔业、海洋生物制药业、海岛旅游休闲、旅游用品等一系列产业发展。随着海洋经济的发展,沿海地区合作加强、项目增多,会呈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区域效应,不涉海的地区也会迎来涉海商机,不涉海的企业也可以把握相应的机会。

  专业投资人如何考量涉海项目?

  最关注:产业政策方向

  我们经常在电影里看到这样的画面:古铜色的肌肤、健美的臂膀以及皮划艇划出的流线型水纹……这样的生活场景不再是梦想,今后只要花8000元-10000元,你也可以拥有这样一条私人皮划艇。

  11日,在海洽会的杭州展馆,杭州华鹰船艇销售有限公司销售经理沈建科正忙着向参观者介绍:“我们公司1985年就开始制造以赛艇为主的海上帆、艇产品,主要销往欧美国家。但在国内市场还是一片空白……”随着海洋经济发展势头越来越迅猛,这很可能成为公司未来市场的增长点。不过,让沈建科担忧的是,消费者拥有了私人皮划艇后,又该将它们放在哪里?在哪里可以行驶?就如同私人直升飞机一样,这也需要一定的政策引导:“毕竟,国内的海洋产业最近才开始发展,消费市场和消费理念还需要足够的时间去培养。”

  近几年国家已经加大了政策的出台,比如说科技兴海的规划,海水利用等规划都将于近期出台,但新兴产业发展的政策体系仍然不够健全,特别是金融政策的欠缺,比如缺乏针对海洋新兴产业掀起的创业投资资本市场等方面的金融服务,再比如无人岛的开发利用政策究竟如何,都会让一些对此感兴趣的企业家暂时“驻足”。

  软银中国创业投资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冯正明,对海洽会现场出现的海岛风力发电项目特别的留意。此前,他曾去瑞安考察过当地的风力发电和海上发电项目,作为一名投资商,他在判断一个项目投资的标准时首先考虑到的也是产业政策的方向。“一个项目,我们首先要看其是否符合国家或者说人类发展的产业政策。”冯正明之所以看好风力发电项目,就是因为其清洁能源发展的特性正是国家所倡导的。

  此外,项目技术的前瞻性、专业的技术壁垒、是否优秀的合作团队,也都是冯正明考察项目时所必须了解的。他认为,这些因素关系到了项目的投资风险大小。

  “对一个项目的判断,首先是政策方向的判断,然后是综合判断。如果第一步错了,后面再多的努力都于事无补。”经常在各地考察的冯正明还提到,发展海洋新兴产业已成为各沿海国家的战略举措,世界上有100多个国家都在制定战略政策、推进新兴产业发展,从政策资金成果转化和人才培养方面采取有力措施。比如日本、英国最近都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规划,加大了海洋科技和成果转化的投入力度,韩国也在采取各种措施促进海洋高新技术的产业化,包括建设园区等。浙江的企业家,不妨参考这些来自各国的政策动向,选择投资及企业发展方向。

  最缺人才!

  有家企业连着三天赶场子

  只为吸引海洋专业人才

  浙江省围海建设有限公司人力资源负责人龚青春在11日这天赶了两个场子,早上去海洽会人才招聘专场招人,中午坐飞机去北京参加高层海洋专业人才交流会。而在此前的一天,龚青春则去了西安海洋专场招聘会。

  “目的只有一个——招人。前来应聘的年轻人很多,其中不乏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干部。”龚青春说,但是作为一家专业企业,特别需要水利建筑、船舶专业的专业人才,因此他在接收应聘者简历时,首先考虑的是专业是否对口。为了引进优秀、专业的人才,赶着场子参加招聘会,成了龚青春的一种工作常态。

  “虽然我们的海洋教育发展很快,但目前来看,这方面的人才储备还是不足,特别缺乏领军人物。”国家海洋生态与环境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丁德文参加海洽会的论坛时指出,海洋是一门综合性比较强的学科,涉及自然、人文两大领域,不过目前各院校的传统海洋专业都以基础性为主,缺少应用型人才。

  浙江造船有限公司的招聘专员周建国对此深有感触。他在每一次招聘时都会发现,动力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的专业人才总是不多。“如果碰上了这类专业人才,用人单位所处的地理位置也很关键。”周建国称,相比之下处在小地方的公司就比在大城市的公司缺少竞争力。为此,很多单位为了解决用人问题,内部办起了专门的培训班,或者是在招到人之后再将其送去进行专门的继续教育以及培训。

  其实,缺人才就是缺技术,人才不够就是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储备不足。在海洽会期间举办的“海洋新兴产业发展与生态安全高端论坛”上,国家海洋局海洋科学技术司科学发展处处长辛红梅说:“比如说海洋医药这个产业,还有生物的一些育种产品和加工的产品,在国外,一个生物资源就可以开发出上百种产品,我们是不到10种,再比如,我们是造船的大国,但还不是强国。”

“海洋经济”大事记

  ◆2011年11月11日,中国无人岛第一拍在宁波举行,象山大羊屿以2000万元的价格成交。专家认为,我国无人海岛第一拍落槌,有助于完善无人岛开发制度。

  

  ◆2011年11月8日,全国首本无人岛使用权证颁发给宁波商人黄益民。这相当于一个正规的开发许可,按照目前的规定,开发无人岛,要报批规划,经过相当级别的海洋局或者海洋主管部门论证评审批准之后,才能获得通过,再取得这个海岛使用权证。

  

  ◆2011年6月30日,国务院正式批复成立浙江舟山群岛新区,这是中国首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国家级新区。

  

  ◆2011年4月12日,中国首批176个可以开发利用的无居民海岛名录公布,名录涉及辽宁、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海南等八个省区。国家海洋局官员表示,上述无居民海岛最长开发使用年限为50年。

  

  ◆2010年3月1日,中国《海岛保护法》出台。

哔咔漫画-免费在线漫画平台-最好看的漫画就在哔咔漫画 哔咔漫画-免费好看的漫画官网-最新最全的漫画网站 哔咔漫画-免费在线漫画平台-最好看的漫画就在哔咔漫画 韩国漫画网-无遮韩国免费漫画大全|免费在线阅读 91漫画-免费好看的漫画官网-最新最全的漫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