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不“涉海”
也有机会分享到海洋蛋糕
只要把握海洋机会,不“涉海”的企业也能分享到海洋蛋糕。
“海洽会”的展会现场上摆着一台裸眼3D机器,它在播放海洋实景时能够给参观者带来仿佛凭海临风的感觉。这是浙江天禄光电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生产的3D影像的显示设备,具有立体感强烈、分辨率高等优点。
“海洋技术很先进,海洋相关的新产品往往很新奇,这就更加需要先进的展示手段。”这家公司的总经理助理王朝辉说,越来越多的海洋展会让这款新产品的销量迅速攀升。王朝辉称,随着当地一些企业要将海洋项目推向全国或是国际市场,作为一种展示技术的支持,公司的展示设备也搭乘着“涉海”项目这趟顺风车开拓了更大的市场。
一些看似不靠海的城市,一样也有海洋机会。例如金华,在海洽会现场,来自金华的帆船、游艇吸引了很多客商。
“近期,金华可以将海洋工程装备、豪华游艇等特种船舶、海洋医药和生物制品作为重点,加大扶持力度。同时,要鼓励一些具有优势的传统产业,开发和生产为海洋产业配套的产品。”海洽会金华专场的专题论坛上,有专家指出,如永康五金可以开发生产船用五金产品,食品工业也可以开发海洋功能食品和海洋生物制品。
毫无疑问,海洋经济发展将带动海岛基地建设、新能源、临港制造业、现代海洋渔业、海洋生物制药业、海岛旅游休闲、旅游用品等一系列产业发展。随着海洋经济的发展,沿海地区合作加强、项目增多,会呈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区域效应,不涉海的地区也会迎来涉海商机,不涉海的企业也可以把握相应的机会。
专业投资人如何考量涉海项目?
最关注:产业政策方向
我们经常在电影里看到这样的画面:古铜色的肌肤、健美的臂膀以及皮划艇划出的流线型水纹……这样的生活场景不再是梦想,今后只要花8000元-10000元,你也可以拥有这样一条私人皮划艇。
11日,在海洽会的杭州展馆,杭州华鹰船艇销售有限公司销售经理沈建科正忙着向参观者介绍:“我们公司1985年就开始制造以赛艇为主的海上帆、艇产品,主要销往欧美国家。但在国内市场还是一片空白……”随着海洋经济发展势头越来越迅猛,这很可能成为公司未来市场的增长点。不过,让沈建科担忧的是,消费者拥有了私人皮划艇后,又该将它们放在哪里?在哪里可以行驶?就如同私人直升飞机一样,这也需要一定的政策引导:“毕竟,国内的海洋产业最近才开始发展,消费市场和消费理念还需要足够的时间去培养。”
近几年国家已经加大了政策的出台,比如说科技兴海的规划,海水利用等规划都将于近期出台,但新兴产业发展的政策体系仍然不够健全,特别是金融政策的欠缺,比如缺乏针对海洋新兴产业掀起的创业投资资本市场等方面的金融服务,再比如无人岛的开发利用政策究竟如何,都会让一些对此感兴趣的企业家暂时“驻足”。
软银中国创业投资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冯正明,对海洽会现场出现的海岛风力发电项目特别的留意。此前,他曾去瑞安考察过当地的风力发电和海上发电项目,作为一名投资商,他在判断一个项目投资的标准时首先考虑到的也是产业政策的方向。“一个项目,我们首先要看其是否符合国家或者说人类发展的产业政策。”冯正明之所以看好风力发电项目,就是因为其清洁能源发展的特性正是国家所倡导的。
此外,项目技术的前瞻性、专业的技术壁垒、是否优秀的合作团队,也都是冯正明考察项目时所必须了解的。他认为,这些因素关系到了项目的投资风险大小。
“对一个项目的判断,首先是政策方向的判断,然后是综合判断。如果第一步错了,后面再多的努力都于事无补。”经常在各地考察的冯正明还提到,发展海洋新兴产业已成为各沿海国家的战略举措,世界上有100多个国家都在制定战略政策、推进新兴产业发展,从政策资金成果转化和人才培养方面采取有力措施。比如日本、英国最近都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规划,加大了海洋科技和成果转化的投入力度,韩国也在采取各种措施促进海洋高新技术的产业化,包括建设园区等。浙江的企业家,不妨参考这些来自各国的政策动向,选择投资及企业发展方向。
最缺人才!
有家企业连着三天赶场子
只为吸引海洋专业人才
浙江省围海建设有限公司人力资源负责人龚青春在11日这天赶了两个场子,早上去海洽会人才招聘专场招人,中午坐飞机去北京参加高层海洋专业人才交流会。而在此前的一天,龚青春则去了西安海洋专场招聘会。
“目的只有一个——招人。前来应聘的年轻人很多,其中不乏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干部。”龚青春说,但是作为一家专业企业,特别需要水利建筑、船舶专业的专业人才,因此他在接收应聘者简历时,首先考虑的是专业是否对口。为了引进优秀、专业的人才,赶着场子参加招聘会,成了龚青春的一种工作常态。
“虽然我们的海洋教育发展很快,但目前来看,这方面的人才储备还是不足,特别缺乏领军人物。”国家海洋生态与环境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丁德文参加海洽会的论坛时指出,海洋是一门综合性比较强的学科,涉及自然、人文两大领域,不过目前各院校的传统海洋专业都以基础性为主,缺少应用型人才。
浙江造船有限公司的招聘专员周建国对此深有感触。他在每一次招聘时都会发现,动力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的专业人才总是不多。“如果碰上了这类专业人才,用人单位所处的地理位置也很关键。”周建国称,相比之下处在小地方的公司就比在大城市的公司缺少竞争力。为此,很多单位为了解决用人问题,内部办起了专门的培训班,或者是在招到人之后再将其送去进行专门的继续教育以及培训。
其实,缺人才就是缺技术,人才不够就是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储备不足。在海洽会期间举办的“海洋新兴产业发展与生态安全高端论坛”上,国家海洋局海洋科学技术司科学发展处处长辛红梅说:“比如说海洋医药这个产业,还有生物的一些育种产品和加工的产品,在国外,一个生物资源就可以开发出上百种产品,我们是不到10种,再比如,我们是造船的大国,但还不是强国。”
“海洋经济”大事记
◆2011年11月11日,中国无人岛第一拍在宁波举行,象山大羊屿以2000万元的价格成交。专家认为,我国无人海岛第一拍落槌,有助于完善无人岛开发制度。
◆2011年11月8日,全国首本无人岛使用权证颁发给宁波商人黄益民。这相当于一个正规的开发许可,按照目前的规定,开发无人岛,要报批规划,经过相当级别的海洋局或者海洋主管部门论证评审批准之后,才能获得通过,再取得这个海岛使用权证。
◆2011年6月30日,国务院正式批复成立浙江舟山群岛新区,这是中国首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国家级新区。
◆2011年4月12日,中国首批176个可以开发利用的无居民海岛名录公布,名录涉及辽宁、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海南等八个省区。国家海洋局官员表示,上述无居民海岛最长开发使用年限为50年。
◆2010年3月1日,中国《海岛保护法》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