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干政 文/摄
“这里还是咸涩的海水,那里流出来就是可以直接饮用的淡水。”昨天,在首届海洽会绍兴馆内,精功流体声能海水淡化系统现场演示,海水经过预处理系统、高压泵、流体声能海水淡化装置、反渗透膜系统等之后,便成为淡水。而且装置可根据用途设计大小,既有可用于海上的小型设备,也有可用于陆地为沿海居民生活用水的工厂式设备。
绍兴馆的另一边,另一家绍兴企业的港口引航智能综合管理系统、船舶交通智能管理系统等也正在运行,哪怕大雾天、风雨天也能十分准确地为船只引航,不少港口、码头企业颇感兴趣。
如果说,此前的海洋经济还只是“看上去很美”,这次借助首届海洽会的平台,绍兴签下了总投资223亿元的8个项目,这更坚定了发展海洋经济的信心。
作为本次投洽会上的重头戏,不少签约项目前景诱人。其中,与杭州湾上虞工业园区达成协议的浙江金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将投资10亿元建设年产10万吨高档海鲜工程新材料项目,预计到2013年底建成投产,项目达成后,可实现年销售收入82亿元,年利润达4.16亿元。
此外,绍兴滨海动漫旅游基地项目、绍兴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园项目等,都将为发展海洋经济、产业转型升级添砖加瓦。 我市招商部门还筛选出30余个发展海洋经济的项目,向与会的微软(中国)、浙大网新等众多客商推介。
绍兴发展海洋经济,曾面临着不少“瓶颈”。“绍兴虽然靠海,但海域面积不大,港口经济不算发达,国际物流包括码头建设在内,都还亟需加强。”业内人士表示,不过海洋经济对各地而言都是个新领域,谁抢占到先机,谁便能拥有更多经济发展和转型升级的后劲。
作为浙江省重点发展的沿海九大产业集聚区之一,展馆内绍兴滨海新城的巨大沙盘,展示了这一绍兴海洋经济发展的核心区和主战场。“特别借助跨海大桥的机遇,把绍兴到上海的距离缩短以后,未来在物流方面将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滨海新城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