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人才队伍,助推宁波海洋经济发展

2011-12-31来源:宁波日报阅读数:881

    主持人:李磊明 
  嘉 宾:方建新(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俞雅乖(宁波大学商学院副教授)
  赵全军(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人才所副所长)
  农贵新(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处长)
  主持人:宁波实现海洋经济的蓝色梦想,打造好海洋经济示范区,关键还在人才,由此,培养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海洋经济人才迫切地摆在了重要的位置。市博士联谊会作为一个由在甬博士组成的社会团体,组织相关人员,对宁波建设海洋人才队伍进行了专题调研。本期“理论圆桌”围绕海洋经济和海洋人才的概念和内涵,宁波海洋人才队伍的现状、面临的问题,如何借鉴国内相关城市海洋经济人才建设的经验,破解宁波海洋经济发展的人才瓶颈,把握宁波海洋经济人才队伍培养的重点等问题,与四位专家进行了深入探讨,敬请关注。
  宁波海洋经济发展亟需人才支撑
  方建新:现代海洋经济是在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快速发展背景下的海洋经济,是集科技、信息、装备、人才和服务于一体,贯穿设计、生产、贸易、物流等环节的现代经济体系。要实现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关键在于人才。人才是发展的第一要素,海洋经济科研和教育需要人才,海洋产业发展需要人才,海洋经济管理与服务也需要人才,没有相应的人才支撑,海洋经济发展就无从谈起。
  海洋经济人才作为人才队伍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指为海洋经济发展服务的各类相关人才。从海洋经济工作分工角度看,应包括海洋经济科研人才、海洋经济产业人才、海洋经济教育人才、海洋经济管理和服务人才等;从海洋经济的专业分类角度看,应包括海洋生物技术、海洋工程装备、海底矿产勘探、海上交通运输、海洋新能源新材料利用、海洋环境监测与保护、海洋捕捞与养殖、海洋旅游服务、涉海商贸物流等,以及直接为以上活动服务的金融保险、海关商检、工程咨询、技术服务、法律服务、会计事务、中介代理等各行各业的各类人才。
  跨入新世纪之后,宁波实施了“人才强市”一号工程,引进和培育了大量人才,人才总量迅速扩大,人才结构不断优化,人才层次明显提高,包括海洋经济人才在内,宁波的人才状况在逐步好转。在海洋产业人才方面,宁波已基本形成以港口服务业、临港大工业和海洋渔业为主体的海洋产业人才队伍。其中,码头服务、港口物流、海上运输、海关检疫、电子通关等港口服务人才队伍阵容相对整齐,服务水平、服务质量国内上乘;在船舶制造、石化工业、钢铁工业、汽车及零配件等临港工业已形成较庞大的人才队伍,但人才层次不够高,拔尖人才缺乏;海水养殖、远洋捕捞、水产加工等海洋渔业已形成精干的人才队伍,集中了一批专业技能人才,但与发达国家仍有较大差距;在贸易、金融、咨询、法律事务、会计事务等方面也有一定的人才队伍,但精通涉外事务的不多,与上海、杭州、深圳等有较大差距;在海洋经济科研人才方面,宁波已有海洋与渔业研究院、海洋开发院等海洋科研机构,拥有9家海洋科研重点实验室,从事海洋科研工作人员有2000余人,其中高级职称人员约300人。但目前宁波没有高水平的国家级科研机构,缺少海洋科研领域的领军拔尖人才,海洋科研成果并不多,只有在海水养殖和水产品加工方面有少量较高档次科研成果;在海洋教育人才方面,宁波已有宁波大学的海运学院、海洋学院,浙江万里学院的现代物流学院、生物与环境学院,宁波工程学院的交通与物流学院等涉海专业的二级学院,拥有海洋教育相关的教师400多人,其中高级职称海洋教育人才约200人。但与青岛、大连等海洋经济先进城市相比,差距还相当大。
  科研和教育力量弱,高端人才少,自己培养力量又不足,这将是宁波未来海洋经济发展的最大瓶颈。随着宁波海洋经济战略的深入实施,未来一段时间对人才的需求将越来越大,且越来越高。当前,宁波的海洋经济发展也面临着激烈竞争,包括国际竞争和国内城市之间的竞争,可以说谁占有人才资源,谁就占据竞争的先机,尤其是海洋经济中的高科技产业,没有高层次的人才就如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因此,我市在推进海洋经济发展中,必须把人才工作放在首位。
  人才支撑海洋经济发展的青岛实践
  俞雅乖:宁波在海洋人才培养和发展道路上正迈开步伐,在探索道路上需要借鉴国内其他城市培养海洋人才的经验。这里仅对具有海洋人才资源优势、地处国家海洋经济发展试点省份的山东省青岛市,在海洋人才建设方面的实践进行分析,旨在为我市培养海洋专业人才和支撑海洋经济发展提供相应的借鉴。
  山东省青岛市海洋人才建设的创新培养。山东拥有海洋科研、教学机构50多所,拥有1万多名海洋科技人员,占全国同类人员的40%多,有15处海洋科技领域国家级创新平台。其中,青岛市就拥有海洋科研、教学机构28家,占全国三分之一以上,有海洋领域的两院院士17位,有各类海洋专业技术人才5000余人。但在实施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战略时,青岛市仍然面临着专业性海洋人才匮乏的困境,为解决这一难题,青岛市积极探索海洋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并探索实施了一系列的海洋专业人才培养途径:
  一、“专业”市场。山东省青岛市充分发挥现有海洋专业人才培养的资源优势,建设专业性海洋人才市场。包括:以中国海洋大学为主的高等院校建设,以示范性职业技术院校为主的海洋职业技术教育基地建设,以中科院海洋研究所等一系列研究所等为主的国家海洋科技综合性创新平台,以青岛海洋教育科普基地为主的“引智示范基地”,以青岛海洋人才集聚和交流中心为主的专业性海洋人才市场。
  二、“开放”引才。青岛市抓住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机遇,出台多项措施扩充“蓝色人才队伍”,打造“蓝色人才硅谷”。除了本地的高校和海洋科研机构的培养和招聘高层次海洋人才外,还实施了“300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和“急需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广泛引进海洋高层次人才。
  三、“动态”投入。以青岛市崂山区为例,该区建立海洋人才投入动态机制。由区政府注资1.8亿元成立创业投资公司,重点围绕海洋渔业、海洋环保及装备制造等蓝色经济产业领域,对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项目以股权投资方式进行资金扶持,促进高层次人才科技成果产业化。同时区财政每年拿出400万元作为人才发展专项资金,专门用于紧缺人才引进,并建立起按比例逐年提高的增长机制。
  四、“源头”培养。海洋人才的培养更重要的是在于海洋人才培养的基础教育,山东青岛市在这方面走在前列。如中国海洋大学附属中学实施了“海洋教育创新人才培养工程”,该工程以中国海洋大学附属中学与中国海洋大学等高校全面合作为平台,以培养海洋研究类综合型人才为目标,从而建立具有普遍意义的高中创新人才育人机制,探索创新人才成长链的有效途径。独立设置教学班,吸纳优秀学子,以海洋科学研究为载体,培养具有创新素养的优秀人才。2011年9月14日首个“海洋教育创新人才培养班”在青岛中国海洋大学附属中学正式开班。
  破解宁波海洋经济发展的人才瓶颈
  赵全军:要破解我市海洋经济发展的人才瓶颈,以人才优先发展引领海洋产业跨越发展,需要进一步在海洋经济人才发展改革上先行先试、重点突破,当务之急是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出成效:
  一是加快引进集聚海洋经济人才。在坚持引育并重的基础上,当前应突出抓好海洋经济人才的引进工作。一方面,要通过实施专门的高端引才工程、创新的柔性引才机制,以及人才荐才、项目吸才、机构带才、产业聚才等特色的方法,快速度、大规模引进集聚一批高层次的海洋经济人才及其团队,尤其是在支撑现代海洋服务业的专业人才、带动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的创新人才、提升传统海洋经济的高端人才、推动外向型海洋经济发展的国际化人才等方面要有实质性突破;另一方面,要通过建立分支机构、设立联合研发基地、合作攻关研究课题、共同举办大型活动,快速引进集聚一批涉海类的知名企业、高水平研究机构、高端产业项目,以及一些有影响力的技术产业论坛、研讨会等,以产业发展、载体建设、活动平台来吸引集聚一大批海洋经济人才。
  二是加快打造海洋人才教育科研平台。海洋经济人才不足是个全国海洋经济发展中的普遍问题,着力抓好海洋经济人才教育科研平台建设至关重要。一方面,在大力引进海洋人才的同时,应积极打造本土的人才教育培养平台,构筑海洋人才培养的比较优势。要通过加大涉海类教师培养扶持力度、扩大涉海类招生比例、增加涉海类社会培训财政补贴经费、增加涉海类产学研基地等方式,争取在海洋经济人才培养上建设形成一批知名度较高的高等院校、专业化的社会培训机构,在破解海洋人才不足、人才培养与产业脱节上有明显成效;另一方面,在大力引进外部高端海洋科研机构的基础上,着力培育一批本土化的高端科研平台。要加大涉海科研投入和资源整合力度,扶持在甬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相关专业学科发展,争取建设一批涉海类博士后流动站、国家级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同时,积极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联合协作、共建共享,推动建设一批应用特色鲜明、产业化程度高的涉海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等。
  三是加快创新海洋经济人才发展政策体制。人才发展,政策体制是先导,要推进海洋经济人才优先发展,关键是要在配套的政策体制上有所突破。一方面,要创新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健全完善人才吸引、培养、使用、流动和激励机制,为海洋经济人才开发提供体制支撑;另一方面,要实施一系列特殊的科研、创业、产业发展、财税金融、人才管理与服务等方面政策,创建与建设海洋经济核心示范区相适应的人才政策体制。比如,推动职业资格互认,积极争取国家支持,在海洋经经济重点产业领域引进一批国际通用的职业资格项目,组织开展一批体现宁波特色、具有国家标准的职业资格认证考试等。
  四是加快营造海洋经济人才开发的优质环境。推进人才引进集聚、创业创新、培育发展,综合环境非常关键,宁波要构建海洋经济人才高地,必须要综合环境营造上形成比较优势。一方面,要优化创业创新服务,形成创业注册、金融扶持、创新资助等优质服务体系;另一方面,要优化工作生活服务,形成多层次的专业化、集群式服务。
  亟待强化三支海洋经济人才队伍
  农贵新:《宁波海洋经济发展规划》提出了要以港航服务业、临港先进制造业、海洋新兴产业和海岛资源开发为重点,着力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着力提升海洋科教研发能力,努力把宁波建设成为海洋经济实力较强、辐射服务功能突出、空间资源配置合理、科教文化体系完善、海洋生态环境良好、体制机制灵活的我国海洋经济发展的核心示范区。显然,目前宁波的海洋人才队伍与建设海洋经济核心示范区要求相比,差距还比较大,因此今后几年应根据发展需要,充实强化三支海洋人才队伍。
  一是新兴海洋产业人才队伍。主要包括新兴海洋制造业和新兴海洋服务业的人才队伍,尤其是海洋高新技术产业人才队伍。在新兴海洋制造业方面,主要是高技术专用船舶、海上钻井平台、石化成套设备、高性能轻工机械装备、风电设备、海洋环保设备等海洋装备制造业,海风能、潮汐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海洋生物芯片、海洋生物保健品等海洋药物及生物制品产业,以及海洋新材料产业等的实用科技人才。在新兴海洋服务业方面,主要是海洋专业展会、大宗商品交易平台、海洋金融保险、海洋信息与技术服务业等的科技管理人才队伍。
  二是海洋科研管理人才队伍。主要包括海洋公共科研平台、企业技术中心的科研管理人才队伍,尤其是国家级海洋科研管理人才队伍。在海洋公共科研平台为载体的人才队伍上,主要是国家级科研机构、国家级重点试验室或中试基地的高层次科研管理人才队伍,以及本地海洋科技孵化平台、海洋科研创新服务平台、海洋物流信息平台等科研管理人才队伍,包括一批科研领军人才队伍。在企业技术中心的人才队伍上,主要是涉海国家级、省级和市级企业技术中心的实用型科技创新和管理人才队伍。
  三是海洋中高层教育人才队伍。主要包括高等院校、中职学校的教师人才队伍,尤其是高层教师队伍。在涉海高等院校方面,主要是从国内外引进的著名海洋高校分院及其教师队伍,以及市内高校的海洋生物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海洋能源工程等若干重点学科和博土后流动站的大量教授、博士和学科带头人;市内高校在港口物流、航运航海、海洋生物、海水养殖等专业的高技能教师队伍。在中职学校方面,主要是海洋旅游、国际商务、船舶修造、石油化工等专业的实用科技型教师队伍。
 
哔咔漫画-免费在线漫画平台-最好看的漫画就在哔咔漫画 哔咔漫画-免费好看的漫画官网-最新最全的漫画网站 哔咔漫画-免费在线漫画平台-最好看的漫画就在哔咔漫画 韩国漫画网-无遮韩国免费漫画大全|免费在线阅读 91漫画-免费好看的漫画官网-最新最全的漫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