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总部经济,引领城市掌控全球竞争“话语权”

2012-09-21来源:宁波日报阅读数:935

  昨天,第八届中国总部经济高层论坛在宁波举行。

  这是一次高层次、高品质、专业化的学术交流活动,国家发改委经济体制综合改革司司长孔泾源,中央政策研究室经济局副局长白津夫,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总部经济研究中心主任赵弘等专家学者甬城论剑,为宁波发展总部经济建言献策。

  这也是一次集中展现国内各主要城市和中心城区发展总部经济鲜活案例和实践经验的盛会,来自宁波江东区、北京中关村、南京鼓楼区、杭州下城区、成都锦江区和成华区、青岛市南区等地的政府官员和企业家、学者一起,就总部经济发展开启头脑风暴。

  大家认为,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新背景下,推进总部经济发展,已成为国内外中心城市集聚高端资源要素、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的共同选择。而以总部经济模式“走出去”开展跨国经营,则是提升和拓展企业在全球经济格局中的地位、应对当前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环境的新选择。

  延长总部经济产业链

  国家发改委经济体制综合改革司司长 孔泾源

  发展总部经济,要加快发展资本市场。目前,我国总部经济的发展已经走出了资本短缺的困境,不过,科技与人才资源不足仍然是制约总部经济快速发展的短板。尽管我国很多地区都不同程度地支持科研资源的开发与培育,但科研体制仍然较传统,科研资源很难得到有效的配制,因此,科研机构的优秀成果不多,技术含量较低,亟需进行必要的改革。

  总部经济也是产业,延长总部经济产业链,高端的引领和研发平台非常必要。当前,宁波发展总部经济,应当紧紧抓住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在资源开发上,必须改革不适应总部经济发展的科研体制,加快市场营销网络的深度拓展。在政府服务上,需要优化服务环境,为总部经济企业提供快捷有效的政府服务体系;在市场推广上,需延长总部经济的相关产业链,把整个上下游产业延伸到全国乃至全球市场,促进投资贸易和人才资源的内部流动。

  此外,在发展总部经济的过程中,还需要处理好总部与生产基地的发展矛盾。要削弱利益分配不均对总部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同时解决好中央和地方政府之间的税负均衡问题。

  发挥民营力量做实基础

  宁波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总经济师 王光旭

  面对复杂的国际国内经济形势,我市民营企业应努力认清形势,把握机遇,以总部经济作为推动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要理解“总部-生产基地”的发展模式是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提升自身综合实力的重要转型。

  改革开放以来,我市民营经济经历了从重新起步,到加速发展和全面提升发展三个阶段。我市民营企业逐步由数量型向质量型、粗放型向集约型、单一型向总部型转变,总体规模和发展水平跃上新台阶。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有效支撑了宁波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在发展总部经济过程中,应当充分发挥民营经济力量,着力注重科研技术、发展模式等方面的创新,努力将高新技术融入传统制造业中,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提高产品竞争力。

  宁波已经连续五年在全国主要城市总部经济发展中跻身第二能级,今年更是首次进入全国总部经济城市前十强。我市应当在总部经济的带动下,加大力度应对国际市场需求疲软、行业竞争壁垒、生产经营成本上升和融资困难等复杂问题,创造民营经济新的辉煌。

  创新驱动总部经济大发展

  中央政策研究室经济局副局长 白津夫

  全球金融危机发生以来,整个国际经济市场都发生了巨大变化,总部经济发展也面临着新形势。特别是云技术的飞速发展,进一步打破了地域、时空的界限,形成了全新的产业集聚形态,对总部经济提出了新的要求。

  总部经济在云计算平台的应用,促进了“总部群”到“总部云”的转变。这不仅强化了总部经济的技术层次,还改造了整条相关产业链。随着经济形势的发展,总部经济已经从封闭的技术研发,向全球合作研发转变。因此,总部经济企业需要对产品进行研发外包,实现资源优化整合,提升知识技术转化和规模产业化的能力。

  当前,世界范围的业态革命正在兴起,这对于总部经济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我国已经提出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明确要求将科技创新驱动贯穿到整个现代化过程中去,这意味着整个经济发展的产业结构需要从生产制造向生产服务转型。对于发展总部经济而言,就是要进一步优化和调整结构,从制造业的规模制造,向生产服务的规模制造转变。

  打造本土国际化总部企业

  宁波市社科院党组副书记、市社科联副主席 林崇建

  宁波民营资本雄厚,经济外向型程度高,本土国际化总部企业集聚位列同类城市的前列,适合本土企业“走出去”。在以往发展的过程中,我市企业“走出去”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以雅戈尔等知名企业为代表,已经拥有了不少“走出去”的成功案例。面对新一轮的全球化经济发展新机遇,宁波应当结合自身优势,打造本土国际化总部企业的示范城市。

  在打造本土国际化总部企业示范城市方面,宁波应当从政策制订上进行鼓励,将其作为“十二五”期间的重点工作,集中要素予以突破。同时,还要强化企业家精神,注重提高企业家“走出去”的社会使命感。

  提升总部经济的本土国际化水平,还需强化企业家的国际经营理念,培养其“走出去”的国际竞争能力,扶持企业不断做大做强。

  作为本土国际化总部城市示范区的推动者,政府部门应当完善综合服务功能的配套,积极推进现代都市建设,进一步研究部署总部经济发展的相关政策。

  探索企业“走出去”新路径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总部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赵 弘

  我国企业加快以总部经济模式“走出去”有三大动因:一是传统的外向型经济发展方式不可持续,迫切需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外贸发展方式,加快实施企业“走出去”战略;二是从提升国家竞争力角度看,应加快培育大型跨国公司,增强对全球资源配置能力;三是国内集聚的大量民间资本,迫切需要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拓展新的投资渠道和投资领域。

  企业以总部经济模式“走出去”有多种方式,传统路径包括设立海外生产基地、构建海外营销网络等,未来应结合提升国家竞争力的战略需求,积极探索“走出去”的新路径:

  一是设立海外研发机构,积极利用国外优质科技资源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研发全球化是世界经济一体化的重要趋势,企业设立海外研发机构,主要目的在于获取创新资源、提升企业创新能力、满足本土市场的技术要求。

  二是设立地区总部或投资性公司,强化对各类分支机构的管理、组织与协调。我国“走出去”企业应及早谋划,积极构建全球组织架构,加快全球产业布局。

  三是建立全球供应链网络,实现对生产、销售、融资、品牌等有效控制和优化配置。我国有实力的跨国公司,应积极探索通过全球供应链实现资源的外向配置,与外部的合作伙伴共担风险,从而实现最佳收益和最佳组合,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

  整合全球资源打造国际品牌

  海尔集团战略部部长 张玉波

  作为生长在青岛的总部经济企业,海尔无论在任何区域、任何时代,都始终坚持做自己的品牌,这是抢占全球经济战略制高点的必然选择。海尔已经在美国建立了工厂,同时建立了美国总部,在全国较早走上了民族品牌的世界扩张之路。

  近年来,海尔瞄准海外市场,利用高性价比、差异化缝隙进入欧美主流市场,成为当地的本土化品牌;在进入国际市场的过程中,海尔致力于打入成熟市场,进入主流渠道,生产主流产品;在进入主流渠道的过程中,海尔又致力于销售主流产品,成为当地的主流品牌,从而实现海尔海外发展所追求的“人单合一”双赢模式,即在进入国际市场中,逐渐做到输出品牌、管理和文化。

  在全球化背景下,海尔在世界范围内兼并和收购了很多企业,通过在全球建立分支机构和整合资源,我们的品牌价值得到空前提升。

  它山之石

  ●上海浦东新区

  浦东2002年起在上海率先试点发展总部经济,截至去年底已吸引了164家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成为内地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最集中的区域。浦东具有突出的区位优势、配套齐全的产业群、国际化的人居环境、优质充裕的人力资源、优良的政府服务及多个领域改革先行先试政策优势。上海在浦东陆续推出了包括“外汇九条”、“质检十四条”、推动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加快发展的十二条等功能性政策以及《浦东新区促进总部经济发展财政扶持办法》等。今年6月份,浦东启动了全国第一个总部经济共享服务中心(平台),海关、工商、检验检疫、出入境等部门发布了14条服务总部经济发展的创新举措。

  ●北京中关村

  位于北京丰台区的中关村总部基地于2004年正式启用,始终坚持“科技园”和“总部经济”的定位不动摇,目前已成为集科技研发、生产、商务活动于一体的科技总部经济区,拥有商务停机坪、五星级酒店、总部小公寓、高尔夫俱乐部、康体中心和面向世界500强企业及中小型高科技企业的500多座独栋总部楼。自主创新、人才引进是全区技术进步的驱动力,目前已拥有专利授权2825项,有15项科研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44项产品入选国家火炬计划;拥有留学回国人员208人,引进院士专家7名,设立八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3个院士专家工作站,拥有硕士和博士5000余人。

  ●南京鼓楼区

  南京鼓楼区2002年开始将发展总部经济作为区域经济实现再突破的着力点,今年初该区明确将坚持高端产业与总部经济集聚高地的发展方向,构建以总部经济为龙头、现代服务业为核心、科技创新为支撑、文化创意产业为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提出“引育并举、双轮驱动”方针:引———瞄准世界500强、跨国公司及国内外知名企业投资项目,吸引国内外大企业大集团在鼓楼设立区域性总部;育———加大领军人才的引育力度,通过引育人才来培育创新型的、具有新经济时代特色的总部企业。该区明确,今年将引进区域性总部企业2-3家,力争实现区内1-2家企业上市,致力打造南京总部经济发展的先导区和示范区。

  ●杭州下城区

  杭州也是较早提出发展总部经济的城市之一。作为杭州的中心城区,下城区近年来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招商引资工作不断推进,区域范围内形成了较为明显的企业总部集群现象。杭州下城区早在2009年初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总部经济发展的财政扶持政策,《杭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总部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试行)》也于同年发布。《杭州市总部企业认定暂行办法》则于2010年下发。市、区层面将发展楼宇(总部)经济作为重要载体,分别专门发布促进楼宇经济发展的相关扶持政策。

  (刘玉凤) 

  小贴士

  总部经济是指某区域由于特有的优势资源吸引企业总部集群布局,形成总部集聚效应,并通过“总部-制造基地”功能链条辐射带动生产制造基地所在区域发展,由此实现不同区域分工协作、资源优化配置的一种经济形态。总部经济对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积极而深刻影响,主要体现在税收贡献效应、产业乘数效应、消费带动效应、劳动就业效应、社会资本效应等五个方面。

  本版文字:记者 张正伟 施超 俞永均

  本版摄影:记者 周建平

哔咔漫画-免费在线漫画平台-最好看的漫画就在哔咔漫画 哔咔漫画-免费好看的漫画官网-最新最全的漫画网站 哔咔漫画-免费在线漫画平台-最好看的漫画就在哔咔漫画 韩国漫画网-无遮韩国免费漫画大全|免费在线阅读 91漫画-免费好看的漫画官网-最新最全的漫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