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将人类的需求分为五个层级,由低到高分别是:生理上的需求,安全上的需求,情感和归属的需求,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如今,这个理论成为了宁波服装产业发展的风向标。
“宁波国际服装节已经走过了16年。16岁是一个人蜕变的黄金年龄,是四周有风有雨,却依然阻止不了含苞怒放的花季。现在,宁波服装已经从单一的制造业变为与文化产业、信息产业等诸多领域跨界集束发展。”宁波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第十六届宁波国际服装节组委会办公室执行副主任周学明如是说。
从服装大市转型为服装强市
宁波一直是一个服装大市,也正是因为有着极其深厚的底蕴,所以宁波国际服装节才能够在1997年举办第一届时就一炮打响,并在历届都保持了强大的影响力。借助服装节这个大平台,宁波的服装企业,有的如沉香经久不衰,也有的如流星辉煌一时,大浪淘沙,目前雅戈尔、杉杉、罗蒙、太平鸟、唐狮、GXG、洛兹等宁波服装企业俨然已经成为了打上“甬”字的强大舰队,在国内与国际服装市场持续开疆辟土。
有人曾说,凭借宁波大市内服装企业的制造能力足以满足全球的服装供求。以一座城支撑整个地球,这样的骄傲显得有些夸海口,但数据是不会撒谎的———2011年,宁波纺织服装规模企业产值突破1200亿元,纺织服装产业产值利税占全市工业的比例约为10%,出口交货值则占到1/5,成为10大支柱产业之一。服装产量超过11亿件,位居全省首位,占全省服装总产量31.11%。
“但这些只能说明宁波是服装大市,而不是服装强市。宁波服装生产的量大,但平均竞争力水平不高;出口的服装很多,但相比之下,自主产品偏少;整个宁波服装产业的创意设计依然有待加强。”周学明感慨良多,要从服装大市转型为服装强市,“宁波服装业就必须向品牌化、多元化、创意化、时尚化和高端化发展,不断提高宁波服装整体产品的附加值。”
从商业和营销两种模式创造
从商业模式来看,OEM(代工生产)是宁波服装产业绕不过的话题,数据显示,70%以上的宁波服装企业与OEM息息相关。但每每与外界谈论宁波装,我们总自觉或者不自觉地过滤掉这些OEM信息———觉得OEM难上台面。
周学明却认为,庞大的OEM基数是宁波服装变制造为创造的厚实基础。他举例说,像花时美、斐戈等企业从OEM起步,叱咤风云的博洋服饰集团是永丰布厂华丽转身而来,OEM大王申洲也适时推出了自主品牌马威。
而一些服装制造企业也通过服装节发掘新商机。GXG推出了男装、女装、童装,培罗成推出了培罗成牛仔休闲服饰,雅戈尔服饰从单一品牌到品牌多元化:YOUNGOR、GY、汉麻世家、MAYOR、浩狮迈。
在谈到营销模式的创新时,周学明提及了电子商务。在他看来,电子商务由于省略了中间代理商、陈列布展等成本,对于消费者来说更实惠,而电子商务对于服装企业而言,还具有能够让资金流动更快、不用担心仓储挤压等优点。根据淘宝商城的数据,在去年的光棍节当天,博洋控股集团共实现订单拍下突破1亿元,当日支付完成突破8000万元,其中博洋家纺当日拍下突破6000万元,当日完成支付突破4000万元,堪称奇迹。
从发展畅想未来神秘且诱人
以前的服装是硬性消费,保暖遮羞,夏天T恤,冬天棉大衣,但在宁波服装节走到第16个年头的今天,我们对服装早已摆脱了生理与安全的需求:一件衣服,它可能一年才穿一两次,但它代表了一个人的品位、审美,甚至还象征了社会地位;同样是西装,可以分成休闲与正统、修身与宽松、立领与翻领、单排扣与双排扣……
周学明对此深有感触,最早的时候是有衣服穿就行,唯一的要求可能就是干净,但是现在选择的余地太多了,色彩、面料、款式……以前周学明和家人逛街买衣服,走进一家店就能都搞定,现在家里人去买衣服,每一层都要看,女装归女装,男装归男装,运动休闲归运动休闲……他笑着说:“有些先生抱怨陪家眷逛街太累,很大的原因是服装业太发达。”
至于以后宁波的服装业会怎样,大家都会穿什么样的衣服,周学明回答得非常睿智:人的创意会有多丰富?服装亦如此。在他的眼中,未来的生活,服装充满了神秘和诱惑。在本次服装节中,将会有2013/2014秋冬中国纺织面料流行趋势发布静态展示、2012新锐设计师走进宁波、中国时尚同盟新锐设计师与宁波服装企业首次举行对接洽谈会等活动,而通过这些活动,我们或许可以有幸对未来的服装流行趋势提前领略一二。
本报记者 张小飞/文 王 泓/摄 |